找到相关内容9647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隋与新罗的“佛教外交”

    值得注意  的是圆光回国后﹐似乎先参与政治活动﹐在这方面有所表现  后才再作宗教活动﹐与这里所记不合﹐也与他的身份不甚相  称。我们怀疑﹐真平王与圆光关系开始并不十分和谐。《三  国史记》载真平王在...

    黄约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4270924.html
  • 佛学数位博物馆的建构——从文献数字化跨向文物数字化的一小步

    挥了高效率且和谐的沟通互动机制,顺利达成原定计划。兹将本计划各相关主持人及专长简介如下:  本计划总主持人台大哲学系释恒清教授,自民国八十四年起,即邀请各学科相关专家,组成跨学科之合作研究团队,从事「...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071073.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2)

    撰「人对自然界的责任」征引庄子山木、天地、胠箧、马蹄 诸篇所述理想社会中人与禽兽和谐共生、互不侵犯的化境。 (注62)道家的自然主义否定了幼稚的目的论,如列子说...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171096.html
  •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

    于深入了解个别宗教的变迁。尤其是针对各宗教的领导  型态,教会内部和谐或冲突的程度,俗人与教会的关系,神  学或教义上的趋向等制度化因素(institutional factors)  ,以及社会结构...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171184.html
  •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

    生命潜在的价值意义的实现或显现,又都最终回到个人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来。它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由超越向平实的回归,也是一种“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的宗教生活意义的诠释。安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571296.html
  • 追思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

    佛说调心如调弦,务期和谐然后有韵律。斯世失乎韵律,人心易粗犷浮动如尘嚣,怎样帮助下一代的孩子是当务之急。我们希望不只教书传授科技,更希望教人善导行为,以正常的心理行为去承受科技知识,期能用明觉智慧而具...服务人群。  “仁”:仁是两个人,也就是指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要素。如  今各行各业分工极细,常须与人合作,讲求团队精神,才有可能成功。  佛教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以及“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671324.html
  • 印度禅与中国禅

    姿势,数息数目,慢慢地自然地呼吸起来,驱除杂乱,帮助你与外界隔离。讲一小故事说明一问题:一对年轻夫妇婚后生活不和谐,年轻妇女找到老和尚讨教,老和尚给她息怒丸,告诉她,吃不到一百粒就会变好。果真吃了没有...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071355.html
  • 禅学悟道与生命实存——蔡日新先生访谈录

    若本此体系而贯彻于禅修之中,对于调整人们的心态,使主体与客体之间展现一种和谐运动的关系,从而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维系社会伦常的正常秩序,其作用自然是无法估量的。   问:生命实存的价值观,是...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771420.html
  •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蔡日新先生访谈录(续)

    禅家则要求彻底地抛却世俗观念(即禅者们常常所说的“大死一场”),然后全心归禅,至此心量,自然会进入一种永恒超越的境界之中,也就再没有人生的苦乐可言了,但有一种永恒的和谐宁静而又...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971421.html
  • 武夷山儒释道与三教茶道

    有序、上下和谐的理想社会环境。   儒家继承者、闽学的创始人,宋代理学家朱熹,他爱武夷山,更爱武夷茶,并且精于茶道。淳熙十年(1181)在武夷山隐屏峰下,兴建武夷精舍,隐居讲学,著书立说,倡道东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1971498.html